微觀與宏觀之間的聯動帶來的啟示更具價值,對于全國碳
市場的下一步,經過了首個履約期的實踐,企業提出了相應的建議?!?a href="http://www.sfmzp.com"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碳排放數據的準確性是
碳市場的生命線?!蔽鹤咏芎苷J同這樣的比喻。目前生態環境部在全國開展數據幫扶,2021年的核算指南也在修訂中。他期待未來對于碳排放的數據質量控制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加強監管,強化排放主體責任,為全國碳市場打好數據基礎。
魏子杰表示:“參與交易的控排企業主要以履約為目的,我們也期待未來的碳市場能具備一定的投資價值,在促進企業減排的基礎上服務更多參與主體的需求?!?/div>
牛曙斌也建議,全國碳市場交易體系能進一步完善,增加交易品種,使
碳交易方式多樣化,增加各參與主體碳交易、
碳金融結構化組合選擇;進一步擴大碳市場參與主體,擴大全國碳市場覆蓋行業范圍。他還表示,建議完善燃氣機組類型劃分,使燃氣機組跟燃煤機組一樣,按機組大小及類型,劃分不同的配額基準值,充分發揮碳市場環境價值發現功能。
碳資產管理對于企業的轉型,乃至生存,都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從試點碳市場到全國碳市場,大型能源集團碳排放管理意識逐步提高,在試點市場,一些能效高的火電機組每年會盈余一些配額,對能效低、煤耗高的機組,還要付出一定的碳資產成本支出。企業亟需內化這部分成本。
“配額價格高企,以煤電為主體的能源企業,尤其是配額缺口企業,將承擔很大壓力,一方面推高企業經營成本形成壓力,另一方面還有來自履行社會責任的壓力,比如一些北方的火電企業,有的供電排放強度高,碳市場要付出成本,但是對于當地保供、保經濟增長,還要必須要發電、供熱,這種情況下怎么辦?不是一關了之,用碳市場的最后一根稻草壓垮企業,而是要根據市場發展形勢、調整能源結構、優化經營策略,做到先立后破?!蔽鹤咏苷f。
ccer開發能夠盡快重啟,早日建成全國自愿減排市場,與全國碳市場形成聯動,或許是上述
問題的解決方式之一。
根據生態環境部此前的表述,CCER已成為國際民航組織認定的六種合格的
碳減排機制之一。生態環境部將推動CCER發展成為全國碳市場的抵消機制。
在《關于做好全國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碳排放配額清繳工作的通知》中,明確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期,控排企業可使用CCER抵銷碳排放配額清繳,抵消其排放量的比例不超過5%。有關下一個履約期如何,目前仍沒有明確的通知,但對于存量的消化被認為這一市場或將迎來大的改變。
有關CCER的重啟,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此前表示:“目前國家正在積極籌備重新啟動CCER項目的備案和減排量的簽發,全國CCER市場有望于明年(2022年)重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