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方
3、買方
志愿碳補償
市場的買方可以分為五大類,包括企業、非政府組織、政府機構、國際會議和個人。
(1)企業
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志愿承諾減少
碳排放或者達到“碳中性”。其中,一個典型的
碳管理策略包括降低能耗、在運作/生產方法上提高能源利用率、采購大量可再生能源等措施。企業希望通過碳補償的投資來滿足碳排放要求或者使企業完全達到碳中性,但最終結果都不明確。碳補償廣受“綠色企業”歡迎,同時,一些企業想提高自己環保形象,他們往往也會選擇碳補償。其中一些大型企業,尤其是附件1國家中或者歐盟排放貿易計劃國家中的企業,他們可以選擇購買承諾碳補償(CERs或ERUs),而這些碳補償都可以合法記入企業所在國總碳排放量。當然,即使沒有規則限制,這些大型公司也有可能志愿選擇購買有承諾的碳補償來確保他們產品的最高信譽度。
關于企業社會責任(CSR),氣候與“碳管理”的
問題在CSR所有議程中的地位日益顯著。一個企業如果想要提高作為一個對環境負責的企業的環保形象,一個有效的措施是表明其降低碳排放的決心并購買碳補償。用企業的發展資金來購買碳補償非常重要,因為這與慈善捐助、扶助貧困的效果是一樣的。而決定企業能否購買碳補償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是,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有能力保證碳中性、
減排和高水平的承諾,并使之成為企業的一個“商業事件”,即能夠在展現企業社會責任和環保形象的前提下,又能在客觀上為企業的經營活動創造收益。
瑞士再保險公司(
Swiss Re),在全球再保險公司中,是采用志愿行動來減緩氣候變化的領導者之一。瑞士再保險公司已經主動宣布一項十年的承諾,致力于成為完全的溫室氣體中性的公司,其中15%通過減少自身排放完成,剩下的將通過向世界銀行社區發展
碳基金投資來進行補償,該公司預計每年補償37,000噸CO
2e。其他的再保險公司,如慕尼黑再保險公司宣稱他們也正在通過
政策減少碳排放,但是并沒有購買碳補償或者制定一些志愿的減排目標。
2004年12月,匯豐銀行(HSBC)成為各家媒體的頭條新聞,因為它將成為第一個致力于成為碳中性的大銀行。他們計劃在能源效率、綠色能源和碳補償三個領域開展項目和合作研究。其中CERs和VERs都已成為其考慮購買的產品,但是讓匯豐銀行最關心還是信譽問題,即碳補償必須具有真正意義上的額外性,而且項目的實施要能夠推動當地的可持續發展。匯豐銀行計劃以單價7美元的價格購買價值7,000,000美元的70萬噸的CO
2e來進行碳補償。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對碳補償有著清晰的認識和明確的行動。有些企業往往不會把碳補償列入減排策略中,這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碳補償或者碳中性最終將帶來企業公共形象的提升,而這對于他們的額外投入來講本身就是一個充分的補償。也有些公司則是因為在決策上還缺乏相關知識或信息。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對于碳補償的積極關注,以及相應興趣、投資和研究的增加,碳補償將在日后迅速發展,成為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
其實,對企業而言,碳補償同樣可以成為企業提高競爭力和品牌忠誠度的一種營銷手段,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一些公司選擇自主支付碳補償,而另外一些公司則選擇將費用轉嫁給消費者。英國石油公司(BP)由于其對氣候變化的公開承諾已成為能源領域的先行者,并且因為采用創新機制在1998-2001年間減少排放量20%而名揚天下。但英國石油公司并沒有購買碳補償來抵消其余的排放量,而是在澳大利亞建立了一項全球選擇計劃,通過此計劃,顧客可以為他們的汽車燃料購買碳補償,單價約5-6澳元/tCO
2e(折合美元3.75-4.5)。此外,日本的本田公司也宣布一項計劃,目的是為了補償三個月的新車銷售所帶來的排放。
正如上文所述,碳補償尤其受到“綠色公司”的歡迎。例如,Interface Carpets(一家公司名稱) ,推出一種“Cool Carpet”的產品,該產品附加了為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碳補償,以供消費者選擇購買。英國的合作銀行(Cooperative Bank)每年為每位顧客的住房抵押購買1噸的碳補償,并可為顧客提供汽車免息貸款,條件是所購汽車通過必須購買碳補償。2004年,合作銀行花費225,000英鎊向關注氣候(Climate Care)補償了42,980噸的碳排放。環境責任和“環境倫理”已經成為合作銀行整體策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旅游行業,Key Travel,英國的一家主要為慈善機構、非營利組織和大學提供旅游代理的公司,最近在客戶的要求下開發了網上碳計量器。該碳計量器可以計算目前預定和以往的航班所產生的碳排放,并可以計算個人和團體的歷史
航空排放。通過該網站可以直接與愛丁堡碳管理中心(ECCM)鏈接,以便有興趣向Plan Vivo購買碳補償的顧客訪問,目前報價為4.5英鎊/tCO
2e。為了迎合廣大顧客的熱情,該計劃于2005年3月開始實施,但是根據愛丁堡碳管理中心(ECCM)的資料,只有極少數的顧客捐款。
對于行業內部而言,企業志愿購買碳補償的另一個原因是對未來規則的預計。部分行業和公司希望展示自己主動減少碳排放的決心,以減少未來規則的影響,這可能就是美國的能源公司的動力。例如美國
電力公司和Cinergy,他們已經投資幾百萬美元用以國內造林或在發展中國家造林。
雖然國際航空的排放目前不在《京都議定書》規定內,但國際航空業日后也必將成為規則的管理對象。在英國,如果航空業每年以3%的增長率發展,而英國政府按照預定目標在2050年減少60%的排放量,那么到了2050年,由英國向國外出發的航班所產生的總排放量將等于英國這一年的總的排放量。因此,英國政府正在與航空業商討為碳補償建立一個投資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