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會議直播實錄全文: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二、三工作組報告宣講會

2014-5-9 23:11 來源: 人民網

IPCC報告對我國有什么借鑒意義?


[ 鄭國光 ]

IPCC報告對我國有什么借鑒意義?大家知道我國人口眾多,氣候條件復雜,生態環境整體脆弱,我們正處于“四化”快速發展的歷史階段,面臨著發展經濟、消除貧困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重壓力。所以全球變暖下中國是一個受害者。由于全球變暖造成極端氣候災害增多,已經給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我們統計1993年到2013年,極端氣候災害造成人員死亡累計超過了9萬人,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了5萬億人民幣,而且這樣的趨勢還會持續下去。比如去年南方遭遇了1951年以來最強的高溫熱浪,持續時間之長,高溫強度之大,這是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最強的一次。比如說我們講到了,就是去年一個超強臺風影響了菲律賓,這個強度在西太平洋,據我們觀測也是最強的,造成了菲律賓8000多人死亡或失蹤。另外我國處于發展階段,能源的消費還在持續增長,2001年煤炭的消費還是在14.3億噸,到去年我們已經達到了36.7億噸,2004年達到最大,2008年應對金融危機我們又有所增長,但是從2009年開始我們的增長率下來了,也就是中國政府重視控制使用煤炭等化石燃料,所以我們在地方能效方面做了艱苦的努力。但是中國的發展很快,我們這里缺了一張圖片,就是GDP增長圖,和這個化石燃料的圖,就是說我們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態度還是很認真的,盡可能的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但是近20年來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還是很明顯的,你看我們的排放總量是在增加的,這是全球的排放總量,應該說我們面臨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壓力也是加大的。同時我們還處于發展階段,還需要發展,怎么處理好發展、消除貧困和減少化石燃料使用這個矛盾,是當前各級政府考慮的一些問題,所以中央就提出來要轉變發展方式,要加大節能減排的力度,目前就是解決好發展經濟、消除貧困和保護環境,以及應對氣候變化這么一個關系。

我國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經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平均水平是6.4噸,我們現在是7噸的二氧化碳,所以無論如何我們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面臨的壓力還是前所未有的。

面對我們全力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的戰略任務,需要全社會動員起來,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實現我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所以從我們氣象的角度提幾點建議。 ( 2014-05-09 09:56:00 )

[ 鄭國光 ]

第一加強風險管理,降低氣候變化風險。因為氣候變暖是在持續的,但是氣候變暖可能會對經濟社會產生影響,所以我們要適應,在強化減緩的同時,把適應提高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去年國家發布的適應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就是在適應氣候變化有一個指導性的文件。同時我們也通過積極適應的行動,加強管理調整人類的活動,減少和管理氣候變化的風險,減輕氣候變化對經濟社會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增強應對氣候災害風險的能力,加強對極端氣候事件災害發生及變化規律的研究,提高對易發頻發災害的預警能力,同時還要加強區域發展、城市建設、重大工程等氣候承載力評估和氣候影響的評估。

另一方面,從國家層次上要重視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還要控制農業溫室氣體的排放,要積極推進各個行業實現低碳轉型。要發揮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的作用,深入分析IPCC評估報告,借鑒有益經驗,提出政策建議,強化自身發展,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內政外交提出建議,使我們國家更好的應對氣候變化。

總之,今天我的報告就是給大家一個引子,主要希望動員大家行動起來,科學認識氣候變化,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我就到這里,講的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 ( 2014-05-09 09:59:00 )

[ 主持人 ]

主持人/沈曉農:我想請鄭局長能不能回答一到兩個問題,大家有沒有問題?

提問:第一次報告里作者是多少名?

主持人/沈曉農:第一次是7名。

提問:在第六次評估報告的時候,中國準備怎么部署?

鄭國光:我想我們對第六次評估報告會有強有力的基礎,因為國家設立了氣候變化973科研專項,這些年來973專項已經組織了國內很多的科學家團隊,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做了大量的研究,現在正是開花結果的時候。另外中國政府重視氣候變化的工作,同時我們科學界也越來越多的重視氣候變化工作,很多年輕的同志也積極參與到氣候變化團隊。我們秦大河院士還是氣候變化國際培訓班的校長,所以每年暑期都有一二百名青年學者參與氣候變化暑期培訓,已經連續辦了八屆,很多青年學生關心和參與氣候變化的研究,我們后繼有人。中國氣象局將和科技部、中科院等部門一起推動氣候變化的研究,來匯集科學家的成果。同時在積極的醞釀組建參與IPCC第六次評估科學家隊伍的建設,我想我們第六次評估報告,中國的貢獻、作用,將比前幾次更大,這和我們現在的研究基礎,我們現在的科學研究的實力相匹配,我也希望在座的年輕人能夠為中國參與IPCC的科學報告做出更大的貢獻。 ( 2014-05-09 10:01:0 )

[ 主持人 ]

沈曉農:好,謝謝鄭局長。下面歡迎林而達先生為我們做第二工作組主要結論的報告,在準備這個報告的時候,我介紹一下林而達先生。他曾任中國農科院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是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也是氣候變化委員會委員,他長期從事氣候變化重大環境問題的研究,在氣候變化影響、模擬、評估農業與二氧化碳排放,農業碳循環等多領域做出了貢獻。剛才鄭局長介紹過的中國作者一共一百多人次,其中林先生是五次,一直到現在都是,本次他在第二工作組,是第24章的協調作者。每一章有若干主要作者,但其中協調作者一般只有兩到三名。同時他也是剛剛通過的清單工作組里面濕地指南的編寫者,我們再次歡迎林先生作報告。 ( 2014-05-09 10:08:00 )

[ 林而達 ]

謝謝沈局長,謝謝各位專家,能有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IPCC第二工作組的報告。我從概況、新發展、特點和對研究工作的啟示四方面簡要介紹一下IPCC第二工作組的報告。

IPCC第二工作組報告,在前四次評估的基礎上,吸納了最新的科學文獻的研究結果,評估了氣候變化對不同的領域和區域的影響,確認了氣候變化是導致自然系統和人類社會不利影響和關鍵風險的主要原因。IPCC還認為氣候變化的作用已經在所有的大陸和海洋發生,盡管由于變暖程度高,風險難以管理,但仍然有機會應對這種變化,這是同一個問題的兩方面。

第二工作組有來自70多個國家和309位主要作者,1729名政府專家評審,中國一共有12名作者選為主要作者和編審,還有3位貢獻作者還有一位貢獻者,所以一共是16位。第二工作組的報告一共分兩卷。

IPCC第二工作組有兩位聯合主席,其中一位是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的巴羅斯博士,他說我們生活在人為氣候變化的時代,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還沒有準備好應對氣候變化有關風險,就必須已經面對了。另外一位聯合主席,美國卡耐基聯合學院的專家菲爾德,他說減少氣候變化的風險適應已經開始行動,但大多集中在如何應對過去的氣候事件,而不是準備應對未來的氣候,隨著溫室氣體的增長造成了持續變暖,風險成為嚴重的挑戰。

下面我介紹一下報告的新進展。報告的內容非常豐富,我從主要作者的角度選擇主要進展介紹。報告說觀測到的氣候變化的影響,已經對農業、陸地生態系統、海洋系統、水資源、人體健康和人類生計等都產生了影響,很多影響都是負面的。觀測到的影響發生在各種地方,從熱帶到極地,從小島到大洲,從富裕的國家到貧窮的國家。全世界的人群、社會和生態系統是脆弱的,但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程度的脆弱性,氣候變化常常與其他因素交互作用從而增大風險。 ( 2014-05-09 10:14:00 )

[ 林而達 ]

IPCC報告的新進展,第一點就是在評估的方法和內容上有了新的措施。報告新增加了對海洋、城市、農村、主要經濟部門和服務、人類安全和生計、貧困領域的評估,總結了八大風險,包括由于風暴潮造成的小島嶼國家的人群健康和生計的風險,內陸洪水對大城市造成的影響。極端事件對于基礎設施和關鍵服務造成的風險,以及干旱洪澇等對糧食安全造成的風險,飲用水的風險,以及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的風險等等。在適應方面,增加適應需求和選擇,適應的規劃和執行,適應的機遇局限和限制,適應經濟學四個章節的研究內容,區域的研究內容增加了海洋等的章節,這就是評估的方法和內容新的領域。

在評估方法上,IPCC第二工作組報告主要采用了典型濃度路徑,就是左邊這張圖列的意思。它是一個穩定濃度情景。評估了RCP2.6到8.5不同的風險。第二個新進展關于氣候變化影響的檢測和歸因,隨著研究方法的改進,第二工作組報告匯集了已經檢測到的氣候變化的全球分布格局圖,大概就是這張圖,自然和人類系統對氣候變化響應不利后果歸納為氣候變化不同程度的作用。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到,關于自然系統、人類系統和生物系統的影響,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地方氣候變化的影響很大,用實體圖標表示。

第三是關注關鍵風險的理由。關鍵風險的五個關注理由源于第三次評估報告,第三次評估報告提出了瀕危系統,極端天氣事件、影響的分布、全球綜合影響和大尺度突發事件,右邊這張圖是第五次評估報告結果,大家對比它們兩個,內容沒有什么不同,但是風險程度有很大的不同,第五次評估報告表明,升溫1至5度情況下,紅顏色甚至紫顏色所代表的高的風險增多了,說明評估危害程度更加強了。

第四個新進展,是提出了主動適應氣候變化的方法。與第四次評估報告相比,第五次報告有明顯科學的內容創新。這也為今后關于適應的談判打了伏筆。報告給出了多種適應措施歸納為三類,一是針對減少暴露度和脆弱性的措施,第二是增量調整適應的措施,第三是轉型性適應措施。這張圖給出了適應氣候變化的適應行動的框架,它分成了八個步驟,三個領域。第一是審視,就是識別風險和把氣候變化的適應納入到區域發展的目標。第二是進行分析,就是對適應措施進行選項識別,風險評估和權衡優先性。第三是決策實施,可以從示范開始,然后進行監督,看看它的優劣,然后再回顧和學習。這是當前全球比較通行的八步適應框架。 ( 2014-05-09 10:19:00 )

[ 林而達 ]

IPCC第二工作組報告聚焦氣候變化的風險,關注氣候影響和社會經濟活動的相互作用,并從多方面強調了發展路徑、適應和減緩路徑,治理措施的選擇,可以減緩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下面我介紹一下從作者角度看IPCC報告的特點。

第一是有更多的證據證實影響已經發生,強化了采取適應行動的迫切性,與第四次評估報告相比,本次報告觀測到的氣候變化的影響和風險已經越來越廣泛,氣候變化已經對所有的大陸和海洋、人類系統都產生了影響,與人類系統相比,氣候變化對自然系統的影響的證據更加有利和全面,在很多行業和領域溫升1℃到2℃內也存在氣候變化的影響和風險,但是對大部分的領域,溫升4度以后有更顯著的風險。這里列出了一些領域,時間關系我不說了。

第二是報告以風險管理為切入點,為適應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風險建立了一個新的框架理念,這里列出了各個區域的風險,要求每一章提供十個重要的風險,并排序,每一章選擇3個關鍵風險。

第三個特點,就是對于經濟影響和適應之間的需求仍然很難估算。現在證據不足以支持適應成本與需求之間存在的缺口,需要對適應資金進行更好的評估,大家可以看到宣講會提供的決策者摘要,我印象很深刻,在討論批準決策者摘要的過程中,很多代表都普遍認為,這個適應資金的研究還需要加強,數據和方法上還存在不足。

第四個特點,探討了適應和減緩關系,為如何適應平衡和減緩提出了理論依據。主要是從氣候恢復力的角度探討適應和減緩如何在這一過程中相互協調、發揮作用。 ( 2014-05-09 10:23:00 )

[ 林而達 ]

最后,我介紹一下對研究工作的啟示,在目前人類認知的水平下,對氣候變化對自然系統和人類系統影響的過程理解還不完善,除了氣候要素之外還有非氣候要素,如技術革新、環境惡化等等,都對自然和人類的系統產生重要影響,需要進一步研發和改進物理模型。我這里列了幾個例子,并不是說這兩個例子最重要,這是其中的兩個,比如溫度升高預估對物種遷移最大速度的研究;氣候變化對漁業帶來風險的研究,這都是模型進行的研究,相比我們這方面的研究很少看到,都是需要進一步加強。

由于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科技發展水平差異,不同國家和區域對氣候變化的研究論文在數量上有很大的差異,大家看這是北美、歐洲、亞洲,藍色是代表最近十年,紅色是過去十年,黃色是過去二十年,這個差距是比較大的。IPCC第二工作組的報告一共采用了18000篇次文獻,以中國科學家為第一作者的文獻引用了285篇,占總數的1.7%,有的章節一些重要領域我們研究的比較多,像水資源可以達到4%,農業的章節可以達到8%,亞洲這章是我們學者關注最多的,可以達到18%,但是有的章節我們都沒有文獻引用。盡管中國氣候變化研究受重視的程度不斷增加,研究成果不斷增多,但相對發達國家來說,中國在氣候變化領域還有不少的差距,特別是有針對性的,有引領性的研究成果比較少,這點我們必須承認。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