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場外衍生品的交易場所有哪些?
以大宗商品為掛鉤標的的場外
衍生品市場有證券公司柜臺市場和報價系統、期貨風險管理公司柜臺市場、大連商品交易所商品互換平臺、上海清算所、商業銀行柜臺市場以及上海黃金交易所。
(1)市場規模
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手段,以大宗商品為標的的場外衍生品交易業務正迎來快速發展,2019年全年證券公司柜臺市場共新增場外衍生品交易合計名義本金18138.49億元,其中以大宗商品為標的的業務量占據相當比例。截止2019年12月末,期貨風險管理公司場外商品衍生品業務新增交易11085.71億元。截至2019年11月15日,大商所達成商品互換業務99筆,涉及名義本金金額9.83億元。
(2)市場特征
證券公司在柜臺開展的以大宗商品為標的的場外衍生品業務分為場外期權和收益互換,期貨風險管理公司開展的業務類型分為場外期權、遠期和互換。兩個市場雖然產品類型相似但是業務側重點不同,證券公司的場外衍生品業務以金融衍生品為主,而期貨風險管理公司依托其母公司在商品領域的專業優勢,業務中大宗商品類的比例遠高于金融衍生品。從市場參與者角度來看,兩個市場都不允許個人投資者參與交易,交易對手必須為金融機構或其他類型的法人客戶。商業銀行在柜臺和同業機構開展大宗商品類業務時要求交易對手具備衍生品業務資質,與企業客戶開展的交易必須是基于真實的交易需求。
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大宗商品場外衍生品市場與證券公司和期貨風險管理公司柜臺市場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首先,在大商所平臺上開展的僅有商品互換業務,沒有場外期權。其次,互換的標的必須是大商所的期貨價格或商品指數,僅允許交易商和客戶進行交易,客戶之間不得進行交易,同時客戶必須為企業法人客戶。上海清算所主導的大宗商品場外衍生品業務采用了集中清算的方式,直接參與清算的必須是上清所的會員,非會員只能通過代理方式參與,集中清算品種僅限于已在上清所上市的品種。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詢價業務也僅限于已在上海黃金交易所上市的品種,客戶需要通過金融類會員代理交易,且黃金詢價業務僅限于法人客戶參與。
綜上所述,場外大宗商品衍生品各交易場所在產品、交易與清算方式和參與者適當性等方面的差異較大,證券公司、期貨風險管理公司和商業銀行在柜臺開展的大宗商品場外衍生品業務是最典型的柜臺市場交易模式,交易雙方在線下進行雙邊清算。在大連商品交易所開展的商品互換業務標的范圍僅限于大商所的期貨價格或價格指數,在線上為交易雙方提供雙邊清算。上海清算主導的大宗商品衍生品業務采用了集中清算的方式,交易范圍僅限于已在上清所上市的品種。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詢價業務可在平臺或線下交易,由上海黃交易所提供清算服務。
大宗商品場外衍生品交易的類型主要分為了三類,場外期權、互換和遠期合約。下面我們就來分別介紹一下這三種交易方式。
一、場外期權
期權是買賣雙方達成的一種合約,買方向賣方支付一定數量的金額(指權利金)后,擁有在未來特定的時間段內或未來某一特定的日期以事先約定好的價格向賣方購買或出售約定數量的特定標的物的權力,但不具有必須買進或賣出的義務。
場外期權是指在非集中性的交易場所進行的非標準化的期權合約,是根據場外雙方的洽談,或者中間商的撮合,按照雙方需求自行制定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場外期權是根據客戶需求設計的,極具個性化,且更加靈活,沒有統一的掛牌和指令規則。場外期權與場內期權的區別最主要就表現在期權合約是否標準化。
相關地方大宗商品交易所開展場外期權業務的案例:
(1)上海國際棉花交易中心(保價服務)
2017年數家風險管理公司通過上海國際棉花交易中心獲得保價服務合約,并在場內期貨市場建立對沖部位,為棉農規避風險;棉農作為保價合約的買方,購保行權和收益掛鉤,充分掌握棉花現貨交易的避險主動權。
據介紹,該試點項目的具體設想是將目前國家補貼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在一個固定價格(相當于保價服務目標價)以下,由政府少量出資交由市場運作,比如由期貨公司、投資基金等金融服務專業機構在發售保價合約的同時,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對沖,并在價格下跌時對參保棉農進行行權補貼;第二部分是在固定價格以上,仍由國家來進行補貼。
通過市場選擇形成保價服務目標價,可逐步取代目前目標價格改革的市場采集價,國家只負責目標價以上部分的補貼,目標價以下部分交由市場,以國家少量補貼,通過市場化運作來解決。項目的意義在于堅持市場化原則,由政府對棉花的全額補貼逐步向“政府補貼+市場化運作”過渡,發揮市場功能來為棉農配置資源。
(2)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價格保障+訂單)
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聯合
山東交易市場清算所“‘價格保障+訂單’的精準扶貧”創新試點項目,項目完全依托牡丹國際大蒜區域性定價中心形成的公開、透明、公允的市場價格,提高了大蒜價格保障的水平和權威性。具體面向成武縣張樓鎮陳小廟村33戶家庭,覆蓋大蒜種植面積100畝,保障期限是2020年1月2日至8月12日,保障價格為1.75元/市斤(3500元/噸)。以牡丹國際上市交易的大蒜合同交易價格為參考,根據保障條款,保障到期日如果雜交大蒜2008合同6月1日-8月12日的加權平均價格低于保障價格,視為價格保障事故發生,參與的農戶將獲得低于部分的差價賠付。通過該項目指導了農戶種植,穩定種植心理預期,將精力主要投入到大蒜種植養護中,一旦發生價格大幅下跌事故,將由牡丹國際賠付差額,消除種植戶價格下跌風險隱患;同時還運用了牡丹國際平臺信息化、金融化、專業化的技術優勢,在防控價格波動風險上下功夫,創新性地采取了“6月1日至8月12日加權平均價為準”的設計,通過綜合考量成本、市場
行情走勢等多重因素,有效提高賠付的概率和力度,充分保障農戶的利益。
(3)天府商品交易所(價格保險+場外期權)
漢源花椒“價格保險+場外期權”產品由天府商品交易所和太平財產保險公司合作研發并在國內首創推出,該產品主要是為解決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業生產的計劃性
問題和提高農產品生產者規避價格波動風險的能力問題,以及農產品公平定價問題。產品借用天府商品交易所平臺,為漢源和全國的花椒產業發展助力。
天府商品交易所通過漢源花椒交易中心組織的花椒產品遠期合約交易,在實現產能預售的同時,也為保險公司發行價格保險產品提供產品設計的價格基礎。太平保險根據漢源花椒生產的特點,推出花椒產品價格保險,為花椒產業生產鏈上的生產商、貿易商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天府商品交易所協助漢源當地的花椒產業龍頭企業推出了花椒產品的場外期權,保險公司根據花椒預售合同形成的市場價格確定其保險價格及賠付價格,讓椒農放心種植,同時保險公司通過購買花椒場外期權來完成風險的轉移,農產品價格保險與農產品場外期權相結合,形成良性的封閉循環。天府商品交易所為保險公司和期權發行人提供發售渠道和交易結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