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
交通部門的能耗數據 根據IPCC的測算方法,需要完備的能耗數據。而目前中國交通能耗數據的 統計口徑,與國際的統計口徑存在著較大差異,主要體現在:(1)在行業劃分上 中國將交通
運輸與倉儲、郵政業劃分為一個行業進行統計。(2)中國交通運輸部 門或行業中發生的部分建筑能耗被計入到交通運輸行業中。但是一般認為,這些 差異相對于己統計的交通運輸能耗來說數值較小,對實際結果影響不大。(3)最 重要的差異在于中國的公路運輸能耗只統計了交通部門運營車輛的能耗,未統計 社會其他部門行業及私人車輛的能耗。這部分差異涉及范圍廣泛,能耗數值大, 對于計算交通運輸能耗水平有著很大的影響,使得中國交通能耗數據比國際統計 口徑數據的計算結果明顯偏小(賈平順等,2010)。
王慶一(2006)按國際統計原則,根據各種石油制品平衡表、有關行業能源 消費統計和專家咨詢,提出了油品分攤法,用來修正交通的統計口徑.在此基 礎上,許多學者運用油品分攤法重新測算了交通能耗“林伯強等,2008(彭 家惠等,20麗)).因此,本文也采用油品分攤法。對中國交通能耗進行重新測算。
測算了中國交通部門1991-2009年的CO2排放量。 碳排放量只需要在CO:排放量的基礎上乘上其碳含量(12/44 )。在整個研究時間段內,COZ排放 量增速明顯,年均增長率為15.6%.從碳排放增長率角度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1991-2002年碳排放增速較為平穩,從1991年碳排放量為151.6Mt,提高到2002 年的269.8Mt,年均增長率為6.5%; 2003-2009年碳排放增速加快,從2003年碳 排放量為335.7Mt,提高到602.3Mt,年增長率為11.3%。
從交通燃料碳排放貢獻角度看,目前交通碳排放主要來自于汽油、 柴油、原煤、煤油、燃料油和天然氣.2003年開始,柴油消耗所產生的碳排放 量明顯增加,碳排放比例從43.7%提高到51.8%。而“高碳”燃料煤炭的碳排放 比例持續下降。燃料油、煤油和汽油等燃料碳排放變動較小.而從2007年開始, 天然氣的碳排放量增量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