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承諾在2030年前力爭使二氧化
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長期以來,我國
節能減排的任務由工業部門承擔,農業領域的碳達峰、碳中和
問題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實際上,農業既是不可忽視的溫室氣體排放源,也是蘊含巨大減排與抵消潛力的
碳匯系統。農村環境影響農業生產以及農民生活,同時也是碳中和的重要載體。“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將進入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的新階段,使得“雙碳”(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與鄉村環境治理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其實現路徑在農業農村具有特殊性,也決定了鄉村環境治理的重要性和復雜性。中國鄉村蘊含著豐富的綠色低碳理念,如果缺乏對鄉村特點和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鄉村不僅會成為碳排放與環境污染的受害者,同時也可能成為環境治理的受害者。鄉村環境管理實踐中,僅以城市思維解決鄉村的環境問題,或片面強調專業技術及工程手段,忽略鄉村本身的“自凈”潛力,必然導致治理方式不可持續,甚至為了解決一個環境問題而誘發出更多的生態或社會問題。綜上所述,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愿景為鄉村環境治理提出了更深刻的要求,研究鄉村環境治理是有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保護好、實現好農民利益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