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鋼鐵行業有哪些特征并如何影響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1、總量上,以粗鋼衡量的
鋼鐵產量高、增速快。2020 年我國粗鋼產量首次超十億噸,占全球產量的份額超過50%。同時,近年來中國粗鋼產量增速顯著高于全球,2018-2020 年中國粗鋼產量增速分別為6.6%、7.9%和5.2%,分別較全球(除中國)增速高出2.7、9.9 和12.9 個百分點。鋼產量規模大、增速高是鋼鐵行業
碳排放總量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這也意味著如何降低粗鋼產量將是未來
碳中和實施路線不可回避的
難題。
2、產業結構上,鋼鐵產業集中度低,行業資源整合空間大。從橫向比較來看,2019 年美國、日本、印度和韓國鋼鐵產業產量前3 家企業的產業集中度(CR3)在50%至90%之間,而中國鋼鐵產業集中度CR3 僅為17.3%。從縱向比較來看,截至2020 年末,中國鋼鐵行業CR10 集中度為36.8%,較2016 年僅提高0.8 個百分點,較2016 年工信部發布的60%目標相距甚遠。長期以來,鋼鐵行業存在制約產業集中度提升的三大因素。一是鋼鐵企業具有地方政府管理特征阻礙了大規模跨區并購;二是融資能力不足,限制了鋼鐵企業發起整合并購的能力;三是鋼鐵企業同質化競爭,經營者缺乏并購動力。而碳中和為我國鋼鐵產業集中度提升帶來新的機遇,行業資源整合后有助于提升鋼企鐵礦石的議價能力,加大原材料的保障,預防輸入性通脹風險。
3、區域結構上,煉鋼企業地域布局不平衡,重點地區面臨的減碳壓力較大。
從區域分布看,一是我國鋼鐵生產主要集中在北方,而鋼鐵需求主要集中在南方。2020 年
河北省粗鋼產量接近2.5 億噸,占全國煉鋼產量的23.7%,位居全國首位,是第二名
江蘇省的兩倍。二是河北省內鋼鐵生產分布也不均衡,唐山市鋼產量占全省總產量50%以上,邯鄲市鋼產量占比約20%。因此,未來河北等重點地區面臨的減碳形勢嚴峻,減碳限產可能帶來區域經濟發展壓力。今年碳中和目標下全國性
政策機制與實施路線逐步成形,還需要對鋼鐵生產重點領域的重點地區予以政策支持,保障經濟的穩健運行。
4、生產工藝上,鋼鐵生產工藝流程長,碳排放量相對較高。我國長流程煉鋼工藝的生產原料主要是鐵礦石、焦煤等,同時生產過程中由于前期投入資金較大,一旦開工高爐不能停工,焦煤煉化對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當前我國長流程轉爐煉鋼的產量占比接近90%,顯著高于全球平均的71.6%。鋼鐵的低碳發展要求煉鋼工藝的創新發展,未來以廢鋼為原材料、以電弧爐為的短流程煉鋼廠占比將逐步上升,這將有助于降低我國對鐵礦石的依賴,規避國際鐵礦石價格沖擊帶來的輸入性通脹風險。
5、發展歷程上,與供給側改革側重去產能不同,當前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政策重點在于鋼鐵行業去產量、降低碳排放,供需矛盾短期內難以緩解,鋼鐵行業利潤有望持續修復。2016-2018 年供給側改革的直接發力點是去產能,大量中小落后過剩產能被淘汰,鋼鐵行業盈利迅速回暖,在利潤率的推動下,行業產能利用率升至高位,粗鋼產量持續上行,即“去產能增產量”。 而在當前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政策重點在于鋼鐵行業去產量、降低碳排放,壓降鋼鐵產量的力度強于供給側改革時期。隨著需求逐步恢復,海內外需求共振,,鋼鐵價格中期內或仍將上行,鋼鐵行業有望迎來利潤率將持續修復。2021 年1-4 月規模以上鋼鐵行業的利潤總額1529.8 億元,同比增超4 倍,利潤率為5.2%,高于去年同期的1.6%和去年底的3.4%。